讓祖靈可以回家 – 卡地布反遷葬
記者/陳睿哲報導
「台東市公所的態度,根本是把四次開庭的討論打回原點!」
「卡地布部落捍衛祖靈協商小組」召集人馬捷說,看得出臉上滿臉的無奈。他批評,部落已經在拒絕遷葬事件上退讓,從原本2.43公頃的墓地使用面積,現已限縮到只剩0.6公頃,不料台東市公所代表還是執意要把第六公墓全面遷葬。
開車順著省道台九線往知本溫泉區駛去,一路經過知本國中就會看見卑南族卡地步部落族人拒絕遷葬的布條,卡地布的瞭望台後方就是台東縣第六公墓。卑南族人在此生起營火,日夜駐守,路過觀光客還誤以為是觀光景點而駐足停下。族人也不以為意,乾脆趁機向民眾解釋部落面臨的困境。
卡地步族人在第六公墓前搭起瞭望台,用傳統方式,宣誓部落的領域。(陳睿哲攝) |
族人在台九線道路兩旁掛起布條,希望路過的民眾能夠注意到他們的訴求。(陳睿哲攝) |
整起事件的起因於三年前,台東市公所於99年9月1日突然公告,要將卑南族卡地布部落使用的第六公墓,以及阿美族加路蘭部落的第十公墓,全數進行遷葬,並要求墓主主動在短短半年內,即100年5月30日前必須完成遷葬。屆時仍在的墳墓將被視為「無主墳」,市公所將在截止日後強制拆遷。
台東市公所該項公告還指出,將對公墓「深挖三公尺」來清除地下的骨骸。此舉更是引起部落族人強烈不滿。「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高明智表示,第六公墓埋葬的是早於日據時代的先人,然後一代接著一代疊葬,因而在公墓地下,已埋葬無數卡地布先祖的骨骸。市公所此舉不但嚴重破壞卑南族疊葬傳統,更把先人污化成「無主墓」。高明智批評「這對族人來說,情何以堪。」
100年三月,卡地布部落三大家族Mavaliw(馬法溜)、Pakaruku(巴卡露固)、 Ruvaniaw(羅法尼耀)的拉罕(部落領袖)帶領族人,前往台東市公所抗議。他們認為市公所未依照《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市公所應與部落協調並取得共識後才能進行遷葬作業,部落除抗議市公所未依法行政外,更表達拒絕遷葬立場。
台東市公所隨即發表新聞稿回應,要求族人配合簽葬,以利「區域景觀及產業發展」。
在同年(100年)5月26日,立法委員陳瑩質詢主管殯葬業務的內政部,要求內政部依原基法及殯葬管理條例介入協調。時任內政部長江宜樺做出承諾,會依原基法的精神,重新檢討卡地布族人拒絕遷葬的訴求,並要求台東市公所,在權責尚未釐清前,將遷葬期限延後。
台東市公所在各方壓力下,終於在101年3月15日在台東市富岡、建興里召開「無主墳遷葬招標」說明會。但說明會的地點,距離離部落數公里遠,馬捷在當場就提出質疑「我們是在知本里,怎麼會跑別人家開會?」馬捷表示,即使這樣,族人在收到通後,還是隨即趕到現場。但說明會中市公所還是堅持遷葬,頂多會將族人的意見帶回討論。
因為市公所的拆遷政策不變,卡地步的族人於是決定長期抗爭。他們在第六公墓前搭建瞭望台,掛上抗議標語,宣示捍衛自己土地和祖靈的決心。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秘書長陳政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憤怒的說,「部落還有什麼辦法,只能用這樣方式告訴祖靈,族人不會拋棄他們。」
即使卡地步展開長期的抗議行動,但台東市政府依然於101年6月14日,進行「第六、第十公墓無主墳墓遷葬」公開招標。歷經一次流標,已在8月29日以八十一萬結標。
這個結果令卡地步的族人萬般憤怒。9月8日,忍無可忍的族人藉著南島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在官員準備合照時衝上舞台,拉開上面寫著「憤怒祖靈,血染戰刀」的標語布條,控訴台東縣府「以觀光之名,行奪地之實」,在場的官員一陣錯愕。
9月20日,台東市公所無預警地動員近百名警力前往第六公墓及第十公墓企圖動工。公所的舉動遭族人阻擋,並在第六公墓引發警民激烈衝突。公所事後發出聲明,指稱是「少數人」在阻擋遷葬工程進行,推翻市公所與地方長老同意遷葬的共識,並強調遷葬後的地區將作為「公園或紀念園區」。
部落耆老在去年(2012)十月十二日走上街頭,捍衛部落祖靈能在第六公墓長眠。(陳睿哲攝) |
在卑南族文化中,拉罕就是部落象徵,負責帶領部落和家族,圖中為卡地布部落Mavaliw家族拉罕林文祥。(陳睿哲攝) |
隔日,部落全面動員,近百名族人走上街頭,族人大喊「騙子」、「欺騙」,抗議市公所造假與部落達成協議,部落長老團也出面駁斥市公所的說法。竟只獲得當時市公所主秘周琦園再次舉行說明會的口頭承諾。
更讓族人感到不解的是,十月初台東縣警局開始大動作約談各部落青年,此舉引發部落族人強烈不滿。10月12日,超過兩百名聲援卡地步的民眾、且同樣面臨遷葬的加路蘭部落、附近排灣族及阿美族的族人、學者以及律師,一同在台東市政府前要求立即停止遷葬。不過台東市政府始終沒有任何的回應。
馬捷表示:「部落是迫於無奈才走上法律。」他說,高等行政法院高雄分院至今共進行四次預備庭,馬捷談到前幾次部落拉罕,都會帶領族人進入法院參與開庭,但台東縣政府卻只派出約聘人員,連律師都沒有陪同,根本無法作主。
在法官的要求下,於今年(102年)八月第三次開庭,台東縣政府宗教禮俗科長、市公所殯葬管理所、原住民行政課以及工務課長才配合出席。法官並在第三次開庭中決議,要求台東市公所必須在一月內提出符合原遷葬理由的「公園或紀念園區」的規劃書。
馬捷質疑:「市公所之前根本就沒有計畫,就要來騙原住民的土地。」
馬捷強調部落清楚的立場,就是拒絕政府撕裂族人與祖靈的連結。除開挖祖墳之外,部落都願意討論。(陳睿哲攝) |
直到一個月後,9月14日第四次開庭前,台東市公所工務課才以部落會議去年(101年)八月向市公所建議的墓地規劃為範本,提出「卡地步先祖追思文化園區」開發計劃書。
「卡地步先祖追思文化園區」開發計劃書在計畫目標中就提及「兼顧地方觀光特色發展與住民傳統習俗文化之保留」,強調可以讓部落族人融合文化、追思和生活,並與祖靈「共生」在一起,總計編列三千八百萬元的預算,並希望透過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補助興建,市公所只需進行後續管理。
但關於部落族人提出保留0.6公頃,未來採取環保葬的祭祀區域,以及地下骨骸拒絕遷移等訴求,卻遭市公所全面否決。據馬捷引述,第四次開庭時,台東縣政府宗教禮俗科長張建成強調所有規劃,必須等到全面遷葬後才可以進行開發。
台東市公所主任秘書陳進丁表示,市公所願意進行「卡地步先祖追思文化園區」的規劃,就是希望能跟部落共管,以達到雙贏的結果,園區日後將會回歸部落使用。陳進丁承認卡地布部落「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那裡」,但在《原住民族土地海域法》尚未通過前,那塊地不是傳統領域。
陳進丁也表示,依《殯葬管理條例》規定公墓與學校距離,不得少於五百公尺,第六公墓緊鄰知本國中,他強調:「一定要遷葬,不然土地根本無法使用」。
但知本國中是在民國五十七年才設立,遠晚於第六公墓安葬族人的歷史。陳政宗認為市公所的說法,相當可笑。他表示,祖先的骨骸全數被清除,那部落的族人要如何在園區內「追思祖先」,和舉行祭祀祖靈的傳統祭典?
輔仁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吳豪人表示,卡地步面臨的狀況,更顯現出政府行政上的顢頇。吳豪人解釋台東市公所主張的《殯葬管理條例》是屬於一般法,相較部落所主張原基法為特別法,基於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部落的立場是站得住腳。他認為,以高等法院的判決實務來看,在司馬庫斯櫸木事件無罪判決後,有越多法官願意引用原基法的精神,尊重原住民傳統習俗。
在這幾年之中,高明智(圖右)與部落青年時常往返各地座談,希望能把部落困境傳達給大眾。圖左為輔仁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吳豪人(陳睿哲攝) |
但同樣面臨遷葬困境的加路蘭部落,就沒有逃過一劫。第十公墓在9月30日,市公所以興建「黑髮橋文創園區」為由強行遷葬,台東縣警方在當日起拉起封鎖線禁止族人進入,記者在10月6日採訪時,地面上的墓塚幾乎被夷平,僅剩下幾座,挖土機還是持續開挖。駐守警方表示至10月11日才會結束封鎖。
第十公墓前,市公所以一張比告示牌還小的A4紙,公告加路蘭族人公墓將在九月三十日拆遷。但市公所網站卻等到十月二日才公告,面對記者的詢問,市公所主任秘書陳進丁以風太大,聽不見聲音掛斷電話。(陳睿哲攝) |
第十公墓以興建「黑髮橋文創園區」為由,遭台東市公所剷平,僅剩幾個墓冢。(陳睿哲攝) |
在卡地布遷葬事件已經進入法律程序時,市公所竟又在10月中旬進行公墓遷葬後整地工程的招標公告,並已完成招標。馬捷批評台東市公所根本是玩兩面手法,一邊安撫部落,另一邊進行拆遷。
當地卡地步族人日夜守護的正是「祖靈屋(Karumaan)」,「這不只是要保護我們的祖靈和文化,更是要宣誓這是我們卡地步的傳統領域」高明智說。他表示台東市政府以一張公文就要求部落遷葬,但以卑南族的傳統,祖靈安葬之處是不可輕易移動,這塊土地連結的是部落、族人與祖靈的文化和記憶。高明智認為,政府以「發展地方觀光」如此荒謬的理由來進行遷葬,簡直就是跟部落宣戰。
針對此事,前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長童春發表示,日本殖民台灣前,包括台東的卑南族在內,許多台灣原住民族,對於自然死去的先人會採取室內葬的方式;而因為生病或非自然死亡的親人才會葬在家外。卑南族人深信親人過世之後還是會繼續以「祖靈」的方式留在世上,看顧部落族人。同時,童春發說明,當屋內的土地再也放不下先人骨骸時,部落就會開始遷徙到下一塊土地繼續生活,而舊部落就會成為祖先居住的「祖靈屋」永久保存。
童春發表示,日本的殖民政府,卻認為這樣的習俗不衛生、且落後,於是開始禁止室內葬並設立公墓,卑南族的生命禮俗已遭到破壞。
卡地布部落耆老陳明仁更說明當時的情況,昭和9年,也就是民國十四年,日本殖民政府為開闢「卑南覓古道」,路線行經卡地布的舊部落,就將96位的卑南族先人遺骸,集體遷葬到現今第六公墓的位置。陳明仁認為,日本政府當時砌起一個塚碑,記錄下這段血淚遷葬的歷史。
陳明仁表示,第六公墓那塊地是卡地布部落的最高點,在當時作為與外界接觸的關卡。在日本禁止室內葬後,他推測先人會繼續在那裡安葬去世親人,除日本政府的因素外,更是認為祖靈可以在高處看顧整個部落,就是希望不要讓祖靈跟部落分開。
國民政府來台後,仍沿用的日本殖民政府公墓的規劃。童春發認為,如果政府執意要求族人遷葬,就是「破壞卑南族回家的傳統,根本是複製殖民政府的文化霸權。」
「為什麼又是原住民的墓要遷葬?」童春發不解地說。
童春發表示,從東埔布農族挖祖墳事件算起,政府過了三十年思維依然沒有改變,開發首先都是找原住民的土地下手。「原基法像隻沒有牙齒的老虎」童春發說,他認為,原基法通過已經八年,政府還是不理。
吳豪人認為,中央政府必須拿出誠意,去正視原住民族的問題。他提及原基法第三十四條中清楚規定,在原基法生效三年內,政府必須廢止或修正牴觸的其他法律。吳豪人指出,行政院不但沒有積極進行修法,和推動原基法相關子法立法,反而還漠視原基法所賦予原住民的相關權利。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土地管理處副處長謝亞杰表示,原民會已經多次與台東縣政府及市公所進行協調,去年(101年)時任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就當面向台東縣長黃健庭表達,原民會堅持原基法的規定以及支持部落拒絕遷葬的訴求。
謝亞杰解釋,卡地步部落所主張的第六公墓範圍,依據原民會傳統領域調查結果的衛星定位,確實就是傳統領域,也發函告知台東市公所。他認為,地方政府一定要依法行政,《原住民族基本》第二十一條已明確規範,政府在原住民土地上進行開發,必須「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
拉罕林文祥在族人面前,正式宣誓第六公墓的範圍,是卡地布的傳統領域。(陳睿哲攝) |
謝亞杰進一步說明,卡地布部落已經透過部落會議進行決議,已凝聚部落共同意見,非市公所認為的「少數人」。族人更是依循歷史脈絡來安葬親人,市公所卻以「開發觀光」的名義,將祖墳遷往離部落距離甚遠的地區。謝亞杰認為在民主國家,「民眾沒有義務」去配合這樣的政策。
原民會政務副主任委員高揚昇強調,市公所的任何措施「必須尊重族人意願,中國人也有死者為大的觀念。」高揚昇肯定市公所有興建追思文化園區的計畫,但仍認為市公所需循正常管道,向主管機關內政部申請,原民會並沒有編列相關預算。高揚昇也表示遷葬事件攸關族人權益,近日將再次派員進行勘查。
卡地布部落在等不到原民會公佈傳統領域,於11月二日正式宣誓第六公墓為卡地布的傳統領域。研究卑南族文化近三十年,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陳文德也到場聲援,他呼籲政府必須正視人民與土地間的關係,當原住民族被納入大社會的體制之中,法律的使用應考慮不同的生活方式,否則只是把原住民當成次等國民,遷葬這樣的土地問題只會越變越多。
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陳文德擔心,法律未考慮原民生活方式,原民將成為次等國民,土地問題會越趨嚴重。(陳睿哲攝) |
截稿前,卡地布部落表示,皆無收到原民會的勘查通知。
2010–2013年 卡地布部落反遷葬大記事 |
卡地布反遷葬事件 抗議者的身影
「您是一位漢人,為何如此熱衷反遷葬的事務?」當問完這個問題,馬捷突然笑了出來,身穿卑南族傳統服飾他,認為這與族群無關,重點是如何看待腳下這片土地。馬捷已經居住在卡地布部落二十多年,太太也是卑南族人。
同樣是卡地布反遷葬核心人物的陳政宗,他在十年前大學畢業後回到部落,開始參與部落重建和文化復興的工作,重新組織青年會、恢復歲時祭典和興建巴拉冠(青年會所)。
「回復會所傳統教育後,族人開始集體行動」陳政宗認為這就是卡地布可以凝聚意見的關鍵,找回過去的歷史,向老人學習傳統的記憶。
馬捷早在志航基地工作時,就發現部落面臨許多困境,礙於軍人的身份無法介入。他表示,在退伍後才開始加入部落社區服務的工作,直到三年前反遷葬事件開始被討論,看見部落不識字的老人家在市公所幾千元利誘下,簽下同意遷葬的公文,才驚覺這事情的嚴重性。
陳政宗表示,在卑南族的會所制度中,有嚴格的年齡階層,是必須尊敬耆老的看法。在反遷葬運動的初期,因為有些耆老已經同意遷葬,部落的意見相當分歧,中生代和年輕的族人,在這三年來是透過不斷溝通,部落才漸漸取得共識。
「我是最反對上街頭的人」馬捷認為,長年在公部門工作的經驗,原本以為可以透過官僚體系內的機制來解決遷葬問題,但卻沒有如此順利。他解釋,部落已經主動要求市公所召開說明會,去解釋遷葬目的,市公所始終沒有同意。
更讓馬捷覺得氣憤的是,市公所竟假藉「與部落長老團已取得協議」發出公文,認定卡地布部落同意市公所的遷葬政策。為什麼走上街頭,馬捷表示,就是受不了政府繼續「騙」部落。
陳政宗則認為,卡地布部落已經回復傳統的祭典,祖靈信仰是祭典裡最重要的一環,祖靈信仰是卑南族文化的根,當文化也開始崩解的時候,部落就不會存在。
「親友不斷離開,甚至是晚輩,一直提醒我,祖靈是不是在控訴族人不要他們了」陳政宗哽咽的說。他表示這些抗議的行動,沒有其他原因,就是希望在生命走到盡頭時能落葉歸根,和祖先葬在一起,回到Karumaan(祖靈屋)。
0 comments: